期刊简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95年,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主办。主要栏目有:神经影像学、头颈部影像学、胸部影像学、腹部影像学、骨骼肌内影像学、儿科影像学介入放射学、核医学等.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574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700/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国际刊号:1006-5741
  • 国内刊号:31-170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0年第1期文章
  • 关节软骨损伤的生化改变与影像学表现

    关节软骨损伤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但传统影像学检查以及常规MRI序列对关节软骨损伤的显示有一定局限性,磁共振新技术尤其是生理性成像可以显示软骨内部成分构成的变化,同时,血、尿以及滑膜中一些生物学标记物水平的改变也能预示关节软骨的内部改变.......

    作者:张丽娟;姚伟武 刊期: 2010- 01

  •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多层CT诊断进展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具有解剖畸形多且相互影响、血流动力学复杂等特点,但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显著的疗效,术前准确了解和估计病情对预后非常重要.多层CT依靠强大的后处理技术能从任意角度显示心血管内外结构及畸形的空间位置关系,能较好地显示病变血管的走行及心外大血管的立体形态与空间关系,以及解剖学房室的位置、形态、房室连接、房室与大血管连接的关系,对于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能全面评估畸形改变,......

    作者:程广金;仲建全;唐光才 刊期: 2010- 01

  • 大肠癌肝转移机制及诊治进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在西方国家,大肠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大约有1/4的大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发现已存在肝脏转移灶,而肝转移是晚期大肠癌患者的主要死因.对大肠癌肝转移机制的研究,可能为临床诊治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提供新的线索.......

    作者:施东华;王小林 刊期: 2010- 01

  • 肿瘤血管生成中VEGF/VEGFRs的分子影像进展

    肿瘤的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演进、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新生血管生成过程进行分子影像学评价,有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指导抗血管药物治疗、估计预后等作用.本文主要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分子成像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邱龙华;冯晓源 刊期: 2010- 01

  • 惰性淋巴瘤大细胞转化的~(18)F-FDG PET/CT影像研究(附8例分析)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对惰性淋巴瘤大细胞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惰性淋巴瘤转化前后~(18)F-FDGPET/CT影像,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3.5岁;8例转化前后均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结果:8例惰性淋巴瘤终均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其中6例由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转化;1例由滤泡性淋巴瘤(FL)转化;1例由霍奇金结节性......

    作者:王寿毅;陈涛;童林军;陈虞梅;施一平;閤谦 刊期: 2010- 01

  • SPECT与CT3D图像异机融合的实验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SPECT与CT图像异机融合.方法:利用核医学质控PET-CT模型,分别使用SPECT、64排CT、SPECT/CT分别进行采集,然后利用MIPAV软件对SPECT、64排CT图像进行异机融合.以SPECT/CTPET-CT模型同机融合图像为金标准,视觉评价异机融合图像质量.结果:利用M1PAV软件可将SPECT和64排CT所采集PET-CT模型图像较为理想地进行异机融合.由影像科医......

    作者:王嘉兴;汤伟军;张锦明;朱汇庆 刊期: 2010- 01

  • 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MRI诊断价值及原因探讨

    目的:分析MRI在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致病原因.方法:收集因未发现裂孔而行MRI检查的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4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21~85岁,平均51.5岁.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临床综合诊断和随访证实.24例患者均采用头线圈行MRI检查,其中21例MRI增强;然后分析MRI影像及其致病原因.结果: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表现为眼球内异常信号灶,V形13例(54%),......

    作者:王夕富;张贵祥;李康安;李玉洁;胡运胜;郑林丰 刊期: 2010- 01